电话:15811826684

浅议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人工环境的建造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已经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1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环境的改善代表着城市的长远利益,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1.2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保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变化等因素,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非常受重视。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可以保证城市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园林绿化不仅在提高环境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的品味和修养、弘扬社会道德风气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园林绿化可持续性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的时代特征,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要求和保障。

        2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园林绿化

        园林的功能不仅是创造形态空间,更主要的是创造方便、舒适、使人愉悦和进行安全行为的场所,即休憩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例如在草坪热中,观赏草坪占主导地位,景观效果好,但却忽略了人们运动休闲的需求,挤压了活动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是园林绿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只有做好以人为本,才有可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有可能营造出理想的、和谐的生活环境。

        2.2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突出城市亮点

        过去,我国园林植物种类的单一,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鲜明的城市景观可以说是城市亮丽的名片,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生态城市建设基础上,增加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更能体现城市的特点与个性,更能凸显城市的风采与亮点。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特色,首先要熟知当地文化、历史、民俗风情等,将它们以艺术的手法,很好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次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栽植的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2.3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绿化中,一是利用废弃地搞绿化,尽量少占耕地;二是因地制宜搞规划,尽量保护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理资源;三是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减少园林建筑和硬质铺装面积的比例;四是提倡多种树、种大苗、种乡土树种,尽量减少移大树、引种外来树种造成的不必要投入。

        2.4 加强绿化养护,长期维护好园林生态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二是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三是推行目标管理,实行班组承包或个人岗位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奖惩分明,提高职工积极性;四是重视园林科学研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五是加强宣传力度,依法制绿,提高全民爱绿、护绿的意识。


返回上一页
发布时间:2015-2-4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