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快到碗里来 专访听云CTO Wood

听云成立于2006年底。那个时期,国内各大互联网网站客户的最大需求是最终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公司能够提供性能和用户体验监测服务。由于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这些网站对自己网站及竞品网站的最终用户体验和性能不甚了解,同时一些国外厂商在国内提供的服务由于监测节点少和分布不合理等原因也导致了其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2007年,听云发布了第一款综合性(Synthetic)APM监测产品,建立了一个覆盖包括IDC机房到Lastmile,覆盖了国内各大小运营商的主动式监测网络。成为了国内APM领域的先行者。

在移动应用产品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用户对产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任何微小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用户流失。在应用性能监测方面,APM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听云联合创始人、听云CTO,Wood目前负责听云平台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和运维工作。日前,他与我们分享了其在APM领域一路走来的心得和对这一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CSDN:作为一家成立近十年的公司,在经历移动化转变的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调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的关注度逐渐从传统的PC互联网服务转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上,并且除了Web App之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用户还大量采用了Native App的方式来提供服务。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原有的产品无法对此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性能监测。此外,当我们从客户端上进行性能监控时,基本上是从应用外部来评估Web应用的性能,虽然能获取最终用户的性能体验和网络性能,但应用本身或应用后端的各种服务导致的性能问题是无法从外部来发现和定位的,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用户最关心并且是最希望尽快去解决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升级。首先是推出听云App来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性能监测问题。移动开发者通过使用听云App,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监测探针部署到他们的移动应用中,使得他们可以采集到真实用户所产生的各种性能数据。另外,从网络性能层面,我们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应用都访问了哪些网络资源(如静态的图片资源和动态的API接口等);访问的效果是什么;哪些业务接口的响应速度慢、访问效果不好;哪些地区/运营商的用户会遇到什么样的网络性能问题和网络错误等。

CSDN:除了网络性能外,服务端的性能也十分重要,这方面听云有哪些举措?

针对服务器性能监控,我们推出了听云Server。听云Server采用字节码注入等技术在应用服务器上部署采集探针来实现应用性能的监控。与听云App一样,听云Server同样是一款被动式的APM产品。目前提供对PHP、Java和.NET应用的监控服务。通过听云Server,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各种服务端应用的响应性能,以及应用访问后端的其他服务,例如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和其他Web Service的性能。听云Server能够提供代码级的性能监控和问题定位,也就是说当应用的性能或应用中的某一个事务过程出现性能问题时,听云Server可以告诉用户到底是哪行代码的执行慢、哪些SQL语句的查询慢,以及哪行代码导致了异常和错误的出现。这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定位性能瓶颈的过程。

CSDN: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听云有哪些不同?

听云从2006年底成立到现在一直专注于用户体验监测和应用性能管理的研究。目前从产品的覆盖度上说听云是产品最全面的APM服务提供商,拥有听云App、听云Network、听云Server、听云CDN四条重要产品线。听云的四条主要的产品线完整覆盖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从主动式到被动式的监测点和监测方式。

应用性能的管理和监控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包括来自各个探测的各层面性能数据:网络、运营商、机房、服务器、代码、数据库等,包括自身服务、第三方服务、行业甚至竞品服务的性能数据。只有多方面的性能数据都汇总到了一起,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应用性能有完整清晰的认识,从而建立完善的应用监控基准和监控体系。当应用出现性能问题时,只有多种监控方式相结合,从多层面多维度去分析性能问题,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性能瓶颈所在。据了解目前国外的APM领域新贵New Relic也是刚刚推出了Synthetics监测服务来补充其原有产品中缺少有效的主动式监测服务的不足。另外,从应用性能监测技术上来说,听云团队目前拥有相当专业、高效的研发团队,并且8年专注在应用性能管理上,我们的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产品研发经验。

其次,听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听云所有的产品线和监测技术都是听云团队自主研发并实现的,而不像其他厂商是通过国外厂商的开源技术和反编译国外厂商的产品进行修改而进行产品研发的。例如,由听云团队在2007年首次提出并完成技术实现的“首屏时间”于2012年的时候被工信部采纳,成为宽带速率测试标准中一项重要的指标(YDB 118-2012)。所有这些技术上的优势,都是其他的国内厂商所不具备的。

第三,听云团队在长期服务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多年丰富的服务经验,拥有国内顶尖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和咨询团队。同时,我们也是最了解国内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的服务团队。

CSDN:你刚才提到了New Relic,它现在已被当做行业的标杆,你认为在APM领域,国内与国外市场有哪些区别?

我认为,目前国内和国外的APM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成熟度。在国外的APM市场上,传统的APM产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特别在企业市场上的成熟度非常高。而近年来新兴的APM厂商更是瞄准了移动应用产品和SaaS服务模式两块领域,新的APM产品通过SaaS服务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到之前非常昂贵但同样专业的APM服务,这点目前在国外APM用户中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整个国外APM市场相较国内市场要成熟很多。而国内的APM市场,特别是SaaS模式的APM服务市场还处于逐步培养和建立的阶段,以及取得用户信任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不成熟。但一旦建立起来,国内APM市场的规模将拥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空间。

另外,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上来看,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通用度比较高,国外客户的产品需求度相对一致。而国内市场需求就比较复杂了,例如在网络环境上国内的情况比国外要复杂很多,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也非常多,这就决定了国内客户对客户端,对基于主动式的应用性能监测会有更大、更急迫的需求。同样,在服务端的产品需求上,国内用户使用的开发语言、框架等也同国外用户存在着不小的区别。因此更多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并解决国内用户的需求也是听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CSDN:你认为国内APM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实现这一趋势,需要市场的供需双方做哪些准备与转变?

我们认为国内APM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市场的逐步完善、移动APM需求剧增和SaaS服务模式越来越成熟这三者同步发展的。国内APM市场的成熟会受国外APM热潮的影响而加快成熟的进度。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移动网络下用户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性能问题,这也给移动APM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随着云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从传统的部署方式迁移到云端,而用户也会对SaaS模式的APM服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预见,APM的服务模式将会从传统的私有化部署的形式逐渐迁移的纯SaaS的服务模式或半私有半SaaS的混合部署模式。当用户真正了解到通过云服务和SaaS部署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安全和性能方面的问题时,用户(特别是大量涌现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创新用户)、中小型创业公司将会更倾向于选择SaaS模式的APM产品和服务。

CSDN:未来,APM会不会更加细分化?

有这个可能。只要市场足够大,相信未来会出现更细分的APM市场,可能会出现专注于某一个行业领域的APM细分市场。而细分市场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首先对于整个APM行业来说,需要有海量的性能数据作为支撑,需要整个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接受应用性能管理这个概念并落实;其次对于听云这种应用性能管理服务提供商来讲也是一样,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O2O等多行业积累足够的性能数据是创造细分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数据积累的同时,如何解读这些性能数据很重要,而未来通过大数据挖掘,甚至可以预测到你的应用将会发生什么性能问题。

 

We never lose the passion to bring a better product to the world.
In the 1st beginning, we decide to make a different and better product than our competitors.
We product we keep some records: 1st China factory to make electrical sudoku. 1st China factory to make wake up light. 1st China factory to make infrared selfie shutter…
During the past years, we start ISO 9001 and pass BSCI factory audit. Just want to make the best quality control to our products and make a better working condition to our stuff.
Chose LIKE to make a great product again.

Like Electronic (HK) Limited

Address: No 4, Xiagong Rd, First industrial Xiacun, Gongming town,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hina
Tel::+86-755-29941984
Fax: +86-755-29941982
Email: like@likegame.cn